中国经济即将走过2021年、开启2022年。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,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。”放眼未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重要判断。
越是面对风险挑战,越要用辩证、长远的眼光研判未来发展。实践反复证明:我国经济韧性强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,也不会变。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,也是决心和信心所在。
稳字当头强实力
在晋江力利玩具有限公司的工厂里,机器正全速运转,备料生产2022年的订单。
“现在仓库里热门商品库存无几,今年出口的玩具、圣诞用品等早已抵达美国商超的货架。”公司总经理许宾宾说,“疫情影响了全球供应链,而中国的产能较为稳定。外部订单回流加上自身品牌化经营,公司业绩逆势上扬,2021年出口额达1000多万美元。”
主动求变、积极应变——这不仅是亿万企业的真实写照,也是中国经济走过的不凡历程。
从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1年经济增长超预期,顶住压力的中国经济,展现出巨大韧性。
从数据看,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.8%,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8%。1月至11月居民消费价格、新增就业、国际收支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良好,这样的优化组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都很亮眼。
但同时也要看到,明年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,尤其是明年上半年,受高基数影响,中国经济要保持平稳运行还需闯关夺隘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“稳”字主基调,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
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;要继续做好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;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……围绕“稳”字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有力举措。
“既要正视困难,更要增强信心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说,我国供给体系完善、国内市场巨大、人力资本充沛、科技实力增强、营商环境优化、宏观调控有力等优势依然突出,我们有能力、也有条件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。
改革创新添活力
不需要人工,一台台设备喷出的丝线,形成一个个“漩涡”,一根根纱线自动诞生。为应对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涨等冲击,江苏苏州纺织服装企业京奕集团加快转型。
“提高纺纱速度、研发再生纤维,产品附加值明显增长。”集团总经理陈路说,前三季度,集团实现销售额16.45亿元,同比增长20.5%。
创新,是企业攻坚克难、成长壮大的密码,也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动力源泉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,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,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,不断做强经济基础,增强科技创新能力。
坚持以创新促发展——
近年来党中央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,各方面政策力度和成效也前所未有。
2021年,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升至第12位,稳居世界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。天问一号、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成就举世瞩目。创新引领作用明显,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快速增长。
“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。突破一个技术,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产业,盘活一个大行业,激发出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。”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说。
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到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;从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,激发涌现一大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到加快数字化改造…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创新布局,拓展发展新空间。
“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,在减污降碳,新能源、新技术、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,既扩大短期需求,又增强长期动能。”韩文秀表示。
坚持以改革促发展——
企业是创新的主体。当前还有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困难。超1.5亿户的市场主体如何稳得住?活得好?
经济下行压力越大,越要向改革要动力。
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,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,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,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…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市场主体部署一连串“硬举措”,帮助企业纾困,优化创新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。
留得青山,就能赢得未来。
“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,只要保住了市场主体,就保住了经济发展的根基。只要市场主体保持活力,就拥有了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说。
发挥优势挖潜力
短短两个月,电影《长津湖》就领跑全球年度票房;“双11”当日,2600多个品牌开售一小时成交额就超去年全天……在居民消费受局部散发疫情持续扰动的情况下,消费市场仍展示出巨大活力和潜力。
今年1月至11月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.9554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7%。拥有14亿多人口、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,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。
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出台扩大内需战略纲要,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,推动医疗健康、养老托育、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……未来一系列扎实举措,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。
厚植市场优势,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,既要做大国内市场,也要扩大国际开放。在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,在促进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,保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。
24年来中国业绩增长100倍!2021年,欧莱雅中国区总部升级为北亚区总部。
“中国已经是欧莱雅七大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场,并将有望成为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大市场。”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CEO费博瑞表示。
从过去的以设立工厂为主,到如今的在中国设立越来越多研发中心和全球总部,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看好中国、加速投资中国。今年1月至11月,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22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5.9%。
“这是中国吸引力的直接表现!”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·伯格洛夫说,中国有力有效控制住疫情,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跨国企业投资中国、深耕中国的信心。
大市场推进大开放,大开放成就大市场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“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,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”。中国将在进一步开放中增强发展的动力,更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。
“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,而不是一个小池塘”。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风雨中,我们坚信,时与势在奋进的中国,在坚韧的中国,在前进的中国。